北京白癜风费用大概多少 http://m.39.net/pf/a_4462436.html

药食同源,很多中草药其实可以当菜吃,而平时我们也可能不知不觉中吃过一种或几种,下面的中草药看看大家吃过几种?

秋风吹——大青

“秋风吹”即马鞭草科的大青。每年的3~5月份,市场上总会出现叫“秋风吹”,商家叫卖着称可以做汤吃,能清热解毒。那“秋风吹”该怎么吃,真的可以清热解毒吗?专家介绍说,“秋风吹”一般吃的是它的嫩叶,嫩叶要过一下水,过水主要是去除它的一些苦味,之后可以做汤,也可以加肉末或加虾皮炒食。“秋风吹”确实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它的叶和根可以入药,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功效等。不过脾胃虚弱的人吃的时候可要注意了,因为它性偏凉,吃多了会伤及脾胃。

野荞麦——花麦肾

花麦肾是蓼科的野荞麦,也是“温州七肾”之一,根入药被称之为“金锁银开”。花麦肾炒鸭蛋是一个极好的菜品,做法是花麦肾摘取带梗的叶子(梗比叶子味酸,不喜欢吃酸的摘取的时候梗尽量少取点),洗净切碎,稍微入锅煸炒一下,出锅与鸭蛋搅匀,再入锅煎下,加汤煮熟,便可食用,可以当菜吃,也可用来烧面条或是粉干,味道略酸,回味微甜,算是难得的佳味之一吧,一般人均能食用。花麦肾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祛淤之效。用于治疗肺脓疡、麻疹、肺炎、咽喉肿毒、扁桃体周围脓肿。温州民间合用其他“肾”,组成的“七肾汤”可以补肾,用于治疗肾炎、肾虚等症。

植物伟哥——秋葵

秋葵被一些商家喻为“植物伟哥”。秋葵的嫩果,可以炒着吃,蒸着吃,还可以油炸。各类烹调方式,味道都是相当不错的,但最好的方式是蒸着吃,不流失营养成分。现代有报道称秋葵有五大作用:一是保护胃壁,其中黏液是最营养的;二是可以降血压,预防大肠癌;三是钙含量多,比牛奶中的钙更容易吸收;四是常食秋葵可以助消化,增强体力,保护肝脏,调理脾胃;五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的纤维,可以保健养颜,使皮肤白皙、细嫩。喜欢吃的人可以在自家的院子或阳台上种上几株,花很漂亮,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更可以现采现用。

红番苋——两色三七草

很多人肯定去饭店吃饭的时候点过“补血菜”。其实“补血菜”就是我们所说“红番苋”,为菊科的一种植物,之所以被称为“补血菜”是因为叶背面紫红色,炒完后汁液呈红色。在炒食的时候可以放点蒜蓉清炒,也可以加肉片炒,清香可口,味道也是不错的。另外,全草入药,资料记载具有消肿、止痛之效,但并没有提及有补血效果。

白番苋

另外,补血菜(红番苋)还有一兄弟——白番苋,被称为白背三七草,可以当蔬菜食用,食用方式同补血菜。现代有报道称适当食用可以降血压和降血糖。同时,它也是一味中药,根入药,具泻火、凉血、生津之效。这两种植物病虫害少,又易种植,可以选择在自家阳台上种植,随时摘取叶子炒食。

臭带味——鱼腥草

鱼腥草,温州人将它称之为“臭带味”。有人觉得这气味很好闻,也有人觉得奇臭无比,难以接受。它的根却是做凉菜的佳品,根的气味没有茎叶那么浓郁,只是微微地带点气味,拌点醋,加点糖,再加点其他自己喜欢的调料就是一盘好菜。当你感冒了不想吃药的时候或许可以考虑吃点这个凉拌菜。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症。对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有很好的效果,医院直接取其鲜品榨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凉拌鱼腥草根

白月凹——栀子花

栀子花俗称“白月凹”。现在看到的花多为重瓣,这些是经过人工培育过的,以开花为主,当然最自然的花是单瓣的,还能结果,结出来的果就是入药的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效)。最难能可贵的是将它的花摘来洗净、焯水后,可清炒,也可同肉片炒食,炒时房间香气四溢,吃完口齿留香,呵气如兰,人间美味也不过如此。焯水阴干后再炒食味道更佳。

鸭脚板——鸭儿芹

鸭脚板,由于它一叶柄上长着三张小叶子,形似鸭脚板,故得名之。鸭儿芹是伞形科的植物,嫩苗及嫩茎叶用来食用,味似芹菜,但远胜于芹菜,具有特殊的芳香味,不仅味道纯正,营养还很丰富。全草入药,具有活血祛淤,镇痛止痒,主治跌打损伤,皮肤瘙痒症。据资料显示鸭儿芹对身体虚弱、尿闭及肿毒等症有一定疗效。

绵菜——鼠曲草

清明时,清明团或者清明饼,制作这个传统佳肴当然不能少了“绵菜”。清明前后,气温变化较大,极易感冒、咳嗽,而作为“绵菜”具有祛痰、止咳、祛风湿平喘的作用,刚好治疗或者预防了这一疾病。

清明饼

可以使用的药用瓜果蔬菜远不止上面这些,还有革命菜、土人参、苦菜、葛花等等均可当蔬菜食用。当然药用瓜果蔬菜里面还有可以当野果吃的,如“红帽”形似草莓,味胜草莓,也有当茶饮的,如“水珍珠”,晶莹剔透,清热又下火。

药用植物菜虽好,但也不能贪吃,特别是脾胃虚弱之人都要悠着点。如果在不了解这些药用植物药性的情况下盲目服用,反而会危害健康。

专家说,目前人们对药用植物存在着很多认识误区。

第一,吃药用植物不知分季节。四季不同,中药入菜肴也应有别。选择不当,食之无益,反而有害。

第二,认为药用植物人人吃了都有益。其实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尽相同,中药入菜肴也应因人而异,对症施膳,否则食之有害。

第三,认为中药毒性小,食用药用植物不必考虑多少。中药是很讲究用量的,不分剂量地盲目食用会引起严重后果。

最后,体虚、消化不良及易腹泻的人要慎用或不用蒲公英;消化不良的老人、小孩及长期腹泻的病人要慎用板蓝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甲亢的病人最好不要食用藿香;老人、小孩及体弱的人要慎用薄荷。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ivvzw.com//mjccby/918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