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流金岁月
赵茹霞
我的大学同窗密友,朝鲜族禹京媛,家住东北延吉市,她约我今年夏天同游长白山天池。“长白山”三个字立刻唤起了半个世纪前我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刻骨铭心的一段回忆。
年,我考入当年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汽车系,后在“俄文班”与京媛同班。那时正值青春年华,风华正茂的大好时光,大家只想着努力学习,将来报效伟大的祖国。
我入学的第二年,正逢我们这些过来人依然记忆犹新的一九五八年“大跃进”风暴。学校的大喇叭整天在广播中不停地喊着口号:
“东风吹、战鼓擂!”,“10年超过英国!15年赶上美国!”,“年产钢铁万吨!”,“人民公社就是好!粮食亩产万斤!”。
学校里读书的书桌被翻倒了,朗朗读书声也消失了,同学们却每天去干那些今天看来十分愚蠢可笑的事。不过其间也还干了些可谓空前绝后的,今天想起也挺有意义的事。我们俄文班去长白山修路种树便是值得一提的难忘经历。余天的经历,使我们个年轻的大学生得到了一次艰苦生活的磨炼。长白山的经历,让我后来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时,便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
沸腾的一九五八年,人们在想尽办法“大跃进”,妄想着“一日千里”,一步跨进共产主义。全校大炼钢铁,打麻雀,除四害,修水库,到公共汽车上去卖票……居然有人反对俄文班仍在埋头在АБВГДЕЁ……之中。为何不去拉练,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云云。更有甚者,他们高喊着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要去就去深山老林,去长白山!当时的政治气氛下,谁提的主张愈左,便表示愈革命,那是无人敢反对的。不久系里果然召开了动员会。会后也没有讨论,好像无可质疑似的,去长白山这样的大事就定下来了,大家立即行动开始做准备。除了铁床和草甸子,其他一概都得随身扛走,说是要做长期准备呢!
我们这个队的领队是俄文教研室主任刘宏展老师,副主任于中汉老师,在我们同学中领头的是刘式微和钱挺魁,团委负责人是任纯祥同学。前四位领导去汪清县踩点。
汪清县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东北部,长白山麓,北纬43度03分到44度03分,东经度54分到度40分。全县林业面积近八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9.3%。林木资源丰富,珍贵树种较多。如红松、柞木、云杉、紫杉等……林下资源有五味子、人参、榛蘑。还有野生动物等……长白山原始森林的开发和养护,木材的集散大多在这里。由于对全国林木业的贡献,年国家林业局授予汪清县为“中国木业之都”称号。这里的工作程序是伐木-修路-木材运至林场-林场将伐木加工成圆木-小火车运出林区-正规火车运往全国。当时国家正处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发展经济,需要大量木材。汪清县急需在原始森林里修路,把木材运出去。我们去长白山修路是雪中送炭,急国家所急,支援“大跃进”,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
记得,大部队是年4月23日出发,从长春火车站上了火车,一路向东南奔去,进入了朝鲜族自治州。那时火车车速很慢,路轨也不平,我们学生也谈不上有硬卧待遇。于是女同学们互相依靠着,讲着有趣的或秘密的故事,男同学们组成不同的组合,在唱歌,“歌唱祖国”,“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唯有郭维外同学,与众不同,手鞠着每月两期,期期都订的“半月歌声”杂志,坐在那儿,看而不唱。因为这是他的老习惯了。男同学们唱累了干脆钻在椅子下躺在地板上睡起来。颠簸了十几个小时,第二天只听有人在喊。到了!同学们一下子在沉闷中精神起来。大家跳下火车,抬头便见到站牌上写着“图们江”三个大字。我们已经到达与朝鲜接壤的国境线了。这还不是终点,继而转火车向北,到了“汪清县”。接着要换乘上森林小火车到地荫沟,马上就要进入真正的深山老林了。一见“小火车”,大家都不觉笑了起来。有个男同学喊:这不是玩具车吗?是的,这车很小很小。车厢中只有单排座,很窄的过道,门窗也小,火车头也矮小。火车用煤作燃料。大家前前后后,爬上爬下看了个够。我们队里当时正好还有一台海鸥牌相机,于是在火车头前合了影,留下了宝贵的记念。据说,唯有这种轻型小火车才能进入长白山中,这是林区专用车。
开车啦!小火车开始爬山,感觉好似现今坐的过山车。小火车绕着林中山路螺旋式地爬上山去,周围是起伏山岭望不到尽头。我心中想,难怪用这种小火车,正规的火车无论如何是爬不上这样崎岖山路的。树木绿油油的一派生气勃勃。林木是那样的稠密,看不到一点黄土了,与东北大平原是迥然不同的景色,这便是鼎鼎有名的长白山啊!长白山在我国盛名可与五岳齐名,是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群,长白山天池享誉海内外,长白山尤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吉林省东南部,地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地区境内。号称东方阿尔卑斯。主峰海拔米。仅海拔米的山峰便有16座之多,是我国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关东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也是东三省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满族的发祥地,清朝时期定它为圣地。
最后我们又换乘上了大卡车,向13林场进发。虽然很累,但没出过远门的我们,在这与长春城市大不相同的地方,看到崎岖土路的两旁全是密密的树林,个个振奋不已。我们一路欢笑一路歌。这时刘老师幽默地提醒大家:“同学们注意安全,我们要互相监督,长期共存!”一席话使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当然双手仍紧紧的握住卡车的挡板不放。
我记得的同学为,站在一排的左起是郑志、刘志雄、王喜祥、赵山、董亚萍老师、赵茹霞、吴国栋、禹京媛、邢玉昆。第二排左起是匡历心、吕承泽、冉义清、朱德义、王怀明。第三排左起是刘德辉、王正国、权哲守、盛尊法。第四排左起是宋鸿宾、胡嗣宏、董成功。坐着的是郭维外、刘纯善、从车窗伸出头来的是吴兴隆(顾恒数没在上边)
终于到了目的地,13林场的领导和师傅们早已在住宿地等候我们。远远看见一个平淡无奇的山窝里有几排木板房,那是林业工人的宿舍,现在临时让给我们居住。进屋就可以看见两排对着的大通铺,中间有一个用大油桶改造的怪模怪样的炉子。当时虽是春末夏初,但山里还是很冷,要烧火取暖的。燃料当然是用伐下的大树劈成的“柈子”。从城市来的人当然觉得很可惜。而在森林里这是最简洁,最经济的取暖方法了。晚上要有人值班,1-2个小时加一次柈子。烧起来火苗有半米高,室内也用不着另点灯了。窗外松涛声声,屋内炉子里的劈材啪啪作响,同学们虽不甚习惯,但随着这陌生的也并不悦耳的演奏曲,带着兴奋和道不明的感觉,大家进入了真正的林中第一个梦乡。
领导明确我们的两项主要任务是:一是为从长白山原始森林向外面运送木头而修筑公路。另一项是种树。带领我们劳动的当然是林场师傅了。当时国力不强,再说没有公路,机械设备也无法进来,修路完全靠人力。师傅为我们准备了一般的工具,诸如镐、锄、锹、撬杠、绳……要求我们把自己衣着“武装好”,要做到“五紧”:两个袖口紧、两个裤脚紧、一个领口紧,还要带上面罩,因为林中有“小咬”(注2小咬),这是一种毒性很大的,而且体积又非常小的飞虫,黑黑的,小如半粒芝麻,不知不觉中,叮上一口,皮肤肿起来其痒无比.师傅讲防护不好甚至会丢掉性命。当我们准备好一切,互相一望,不禁都失声笑了起来,都象是从太空来的。我们采取“五紧”严防死守,也还是发生过一些问题。山区的天气变化多端,一会儿下雨一会儿晴,夏天天气闷热蚊虫多。虽然我们头上戴了防蚊帽,脸上擦了防蚊油,铺天盖地的小咬袭来,钻进面罩里咬的又疼又痒,满脸起疙瘩肿起来,甚至溃烂了。女生更严重,吕承泽都打了消炎针才好。树林里的“草爬子”更可恨。上山被草爬子叮咬谁都不能幸免,有一天收工,我的眼睛好痛,我请郑治同学帮我看一下,他随便看一眼说声:没事!回到木板房我的眼睛疼痛难忍,眼皮肿的老高。跑到医务室,卫生员翻开眼皮,大叫一声:“吃得这么饱!”我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儿,她敏捷的手拿起镊子,从肿胀的眼角里,以极快的速度夹下一个像臭虫一样的东西,一边对我说:“看见了吧,这是草爬子,盯在人身上会吸血,同时放毒素,拔的时候一定要快,否则它就会把头留在人体里,要取出还得开刀。“好险哪!”,这时眼睛虽然还痛,我还是暗暗庆幸免了那一刀。几天后,便消肿安然无事了。但草耙子能传染森林脑炎才是最可怕的。所以一到林区都给我们打了预防针。后来有同学告诉我,说和我们一起到长白山的曹民同学于年毕业前夕的最后一个寒假中,得了森林脑炎。陈世生、步一鸣和富纪刚(已故)等同学轮流陪床,喂水递饭,端屎接尿,天天盼着,多么希望他好起来。后来曹民姐姐来了,接他回南京治疗。然而上天不保佑,医治无效曹民同学离我们而永辞了。据说森林脑炎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年,听了真是后怕。曹民大学即将毕业,年仅22岁,一支即将出土走上工作岗位的“小芽”,就这样枯萎了。虽然没有追认他为烈士,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为我国的林业事业做出贡献的无名功臣,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艰苦的生活,很大的劳动强度,不少同学病倒了,钱挺魁、孙廷仲、杨承华等同学提前返校了。但愿不会对他们一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师傅说了,原始森林没有开发,狼、黑熊、东北虎、鹿和狍子都会有的,但一般它们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的。大家听了,心中有些担心。一天晚上,吹起熄灯哨,外号“骆驼祥子”的王喜祥,刚往被子里钻,突然大喊:“什么东西这么凉!”,话音还未落,一条2米长的大蛇从被窝窜出,循着木板房的墙缝逃跑。有惊无险。此后我们女生晚上睡觉前总要先检查一下被窝,以防万一有蛇在等着你睡觉。而男生却开始在收工回来的路上捉蛇,回来倒挂在树上去皮取肉,烧好的蛇汤很鲜美。
有一次,我们还未收工,远远传来低沉而恐怖的野兽的吼叫声,师傅说:“这可能是老虎!大家快往一块集中!”,,哨子一声接着一声,我们迅速集合在一块,每个人手里紧握着工具,处于“一级备战”状态。后来吼声消失了,只是一场虚惊!平时爱说大话的刘纯善跑的最快。连衣服都丢了。事后同学们与他开玩笑,为此刘纯善觉得很没有面子。如今他已去世。但好像是昨天的事。
还有一次,收工往回走,王喜祥走在前,后面是吕承泽、胡嗣宏和禹京媛,突然看到对面远处壕沟边有一个大黑熊,大家立刻紧张起来,正不知如何是好时,那只大黑熊却大模大样的越过壕沟远走了。此后队里规定,收工一定集体回家,决不能单独行动。
进山前20天(4月27日—5月15日)是植树造林,种落叶松,树苗是早已育好的,一捆捆堆成小山,给我们的定额比国家标准少多了。一天一人棵,后来加到棵,可我们干起来很累,经常完不成任务。为了保质保量,提高效率得想办法。我们分成许多小组,一组三人分工,两个人在前面用镐同时挖2—3排坑,后面一人弯着腰放树苗,踩土的同时抓起一把干草盖在上面,不说话,不直腰,只顾干活。有一天我、郑志和权哲守三人小组种了棵创了记录。可我累的鼻子出血了,第二天下午没能上班。后来大家都超额完成了任务。就这样我们团队估计在长白山种下了20万棵树。
5月17日开始修路,头一天召开了誓师动员大会,各班组都发言表态,最后刘老师总结,他说:“大家都干劲十足,热情很高,我就不动员了,再鼓动,热气太高,岂不把我们木板房顶给冲飞了!”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同学中我们都叫郑柏枢同学为“技术员”,因为他是协助师傅算土立方和划线的。据说如今他在德国经商。修路首先要倒出林中空间,于是我们便躲在远远的,师傅用电锯伐倒了一片参天大树,再牵着老黄牛把它们拖出去。倒出来约6米宽,十几米长的空地,接下来就是我们的活了。郑柏枢划好线,我们就开始工作。
第一步是挖草皮。很厚的树叶层下面是软软的腐殖质,挖起来很容易。第二步是挖树根,这可是件十分吃力的活儿。此时,女同学只好靠边站了。男生们先将树根清理出来,然后用斧子四周砍断。举起斧子砍下去,往往就只能在百年老树根上,留下一道白白的伤痕。每个人被“五紧”束缚着,还带着那个碍事,但又不能摘下来的面罩无法使力。加上没有机械设备,一切全是手推肩扛,同学们有时还出现些工伤,真是流汗又流血。进度很慢很慢。午睡后真真不想起来,全身酸痛,班长的哨声把大家唤起,集合队伍又出发。
几天下来,大家都疲惫不堪。但师傅们却鼓励说:头几天,成绩很不错了!我们终于清出一片可修路的地面。第三步是铺大块石头,我们把师傅们在另外山坡上采的石头运过来,在清理好的空地上码得整整齐齐,然后再在上面铺小一点的石子。最后一步便是铺上沙子。啊!十几米可通汽车的林区公路终于修出来了!经过一段时间,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路也修得快了,人也不像开始时那么累了。召开了经验总结会,公推男生中的“大干劲”王喜祥、盛尊法、王正国、刘志雄,女生中的“小干劲”刘德辉、陈新生,为先进和劳模,他们受到了表扬,还给他们照了劳模像。我、禹京媛、吕承泽和龚仁瑾等几位要好的女同学,已经尽力了,但只能算是个“中游”。我们班这个小团体还是先进集体。有照片为证。我们班王喜祥和王正国是正副班长,刘志雄是团支部书记,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
王喜祥同学在林区的表现十分突出,任劳任怨带领全班同学,像个老大哥。他事情做得多,往事也记得清楚。此外当时他还写了许多打油诗,现列五首如下:
夜深静听松涛声,草蛇偷入睡袋中,
山羊野鹿啼不尽,醒来依稀熊虎争。
小小红虫钻入肩,惶恐拔出痒数天,
幸免未染脑炎病,惊魂冷汗忧未干。
收工疲惫回营地,脱下衣服查仔细,
领口衣袖为重点,彼此笑指猴捉虱。
牛食豆饼黄澄澄,饥饿青年心发慌,
捧回几块炉上烤,黄牛捨食心已安。
明太鱼干硬棒棒,去皮烧烤里外香,
索取几片打牙祭,厨师未做我先赏。
在离开学校时,同学们想的倒挺天真,好像我们还可以边劳动,边学俄语。俄语老师董亚萍也一起来了。下雨天她还用俄文给我们讲汽车结构课。晚上她总是用散纸写日记,每天都把日记订起来发给爱人。据说她爱人被划为“右倾”,正在下放“劳动改造”。她对工作的责任心,吃苦耐劳的严格要求,对同学的爱心,对爱人的亲情,深深的感染了我们。多好的老师啊。她如今在哪里?我还在想念着她。
可是工余时间无休止的政治运动,批判大会,思想改造,再加上劳动的疲劳,这些就使我们根本无法安心学俄语。我们最盼望的还是星期天,在相恋着的同学就成双成对的早出晚归,整个白天隐没在林子里了。晚上等他们回来时,免不了要与他们开开玩笑。这一天,我也总是起来的很早,约好伙伴就出发。歌声,欢笑声,荡漾在山林中,大口大口地呼吸那新鲜空气。看哪!小松鼠!一个,二个,三个……有时躺在山坡上,看着蓝天白云,青青的树,绿幽幽的地上撒满了松塔。人们传说:“天下有大美,四季长白山”。这里春天鲜花在冰雪中绽放;夏季山峦大地郁郁葱葱;秋季五彩缤纷树叶覆盖着群山;冬季漫山遍野白雪皑皑。现在正直春末夏初,5月山上的风景更美,一片片黄色的迎春花,含苞待放的芍药花,山坡上盛开的粉红色金达莱花,绿色的红松、云杉、紫杉、黄菠萝松和白桦林绘成一幅美丽的画绢,看也看不够,使人们陶醉在大自然之中。这就是我的家,我的天堂……在这个时刻,会把对家人的牵挂,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一周劳动的疲惫,忘得一干二净。如果幸运,头一天有小雨,就可以在老树下,烂木上采到从来没见过的又大又新鲜的蘑菇和木耳。晚上的美餐就有了。
一天收工回来,同学告诉我:校长办公室主任和共青团委书记等人来看望大家。第二天部分文艺骨干没有上工,在家准备文艺节目,晚上和师傅联欢,也是向校领导汇报演出。搭起简单的舞台,架起篝火。领导简单的讲话之后,文艺节目开始。小干劲刘德辉唱“小二黑结婚”,班高士凯同学唱“老司机”,其歌词是这样的:“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啊,拉起那手风琴咱们唠唠家常,!想当年我十八就学会了开汽车啊!摆弄那个外国车呀,我是个老内行啊!”唱到这里高士凯为加强表演效果,用手去摸胡子,嘴上未粘牢的八字胡掉下来,逗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四个男生演三句半。那最后半句总是非常幽默……压轴戏是诗朗诵大合唱,李书敏是我们的大诗人,诗写得真好,我抄在日记上,可惜文化大革命烧掉了,我一直很后悔。最后我们唱起嘹亮的勘探队员之歌:“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着富饶的矿藏)在长白山修路忙。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上了明灯。是那林中的鸟,为我们报告了黎明。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那层层的山岗,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着富饶的矿藏)在长白山种树忙。是那条条的河,汇成了波涛大海。把我们无穷的智慧,献给了祖国人民。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我们的行装,攀上那层层的山岗,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宝藏)修路种树忙。”
这个歌还是我们在长春时学到的,此时此刻,歌词与我们所在的深山老林的环境、艰苦的劳动条件和青年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是多么的贴切呀。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得热泪纵流。师傅们握着年轻人的手,台上台下歌声响成一片,久久的在山谷里回荡……
在生活方面,粮食紧张成了大问题。队部号召在目前国家粮食紧缺的情况下,要节约粮食度过难关。山区交通不便,有时好几天运不来粮食和副食,只要运来了就有肉、有香肠吃,运不来就挨饿。那时我们年轻,活累吃的多,一般每一个男同学一顿能吃5个(一个2两)馒头,女生吃得少,也要2个,定量根本不够,钱挺魁和赵山多次跑林业局,要求增加一些定量。林业局领导,总能给一些帮助,但还是不够。林业局运木头的工具之一是大马车,养了不少马,还有老牛。常拉来马食料豆饼喂马和牛(豆饼是扎黄豆,出油后,形成的约8CM厚,直径约60CM的圆饼),男生们像大个子朱德义、冉义清、王喜祥、王正国和刘志雄等,都去拿豆饼,在炉边用火烤着吃。女生去男生宿舍,他们就请客。高喊:“来一块吧,高级烧饼,香着呢!”,艰苦的生活没有压倒人们的意志,青年人是那样坚强、团结、乐观和幽默。
山里有时一连几天下大雨,无法出工我们只能整理内务,写劳动心得。但是负责生活的赵山同学就着急了。在这样的大雨天,小火车是无法进山的,粮食告急,蔬菜告急……于是召开紧急会议,要求人人动手去挖野菜。师傅示范给大家看,翠绿的叶子,十几公分长,两公分宽,学名不知道,当地叫燕尾菜可以吃。还特别强调,颜色鲜艳,特别红的野菜千万不能采来吃!我们拿着各种工具,一下午采回不少,让师傅确认没有问题。去掉杂草,清洗干净,炒着吃,打汤喝,下雨天我们就靠它维持生计了。有的同学吃野菜不适应就拉肚子。不少同学开始浮肿,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脸和腿都肿了。同学还和我开玩笑,:“赵茹霞,你偷吃了什么好东西,脸那么胖!”,当时的生活确实挺艰苦。
不过有一次,大家采野菜。生活委员赵山喊:“看哪!这是什么?”,原来是刚刚死不久的狍子。大家抬回来,经请教师傅,认为肉没坏,能吃。2个小时做成“红烧狍子肉”,分给大家吃,切切实实地改善了生活,“真叫香!”。如今生活提高了,吃鸡、鸭、鱼、肉不算个事,高级宴请也能吃上燕窝和鱼翅。但都比不过那时吃的“狍子肉”香。这使我想起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是一样的道理。
种树,修路一晃天过去了,我们居然修了10公里路,和栽了20万株树。一天,领导说学校来通知,让我们立即返校。对呀!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想起了我们是大二学生啊,还要回校念书啊!于是立马打起背包就出发,其兴奋不亚于初来之时。记得,我们于年8月4日回到了长春。车站外,鞭炮声、锣鼓声齐鸣,我们受到,学校领导和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在一片赞扬声中载誉回到了学校。
在离开长白山以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与师傅们告别。是师傅们教会了我们如何做好劳动防卫,如何种树,如何修路。我们和师傅们劳动在一起,汗流在一起。这里的生活是光荣的,也是很艰苦的,我们在这里只有短短百天,可他们要在这里战斗十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想到这里,对他们的崇敬之情悠然而生,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女生与师傅握手告别,男生与师傅们热烈拥抱,难舍难分,当我们坐上了小火车慢慢离去,只见13林场的师傅们还在远远招手。
直到现在,离开长白山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记得小火车像蛇一样慢慢地在群山中爬行,山峰忽左忽右在眼前晃动,我的头伏在窗沿上,眼睛凝视着远方,思绪万千。这百天中,我们修了10公里公路,种了20万株树,这个数字不算大,在这“大跃进”的年代里,这成绩还够不上是“跃进”。但这是我们这些书生们双手磨出了老茧,流血流汗做出的实实在在的成绩,是利国利民的业绩。在长白山里留下了我们的无数脚印,而在我们的心里却留下了长白山的美好回忆,这一切是我们在大森林中留下的,值得我们骄傲的人生历程纪念碑。手上的老茧,肩上的红肿教育了我们什么是艰苦奋斗,挖食燕尾菜、防草耙子的经历也让我们体验了克服困难后的快乐。劳动和战斗在一起,告诉我们要成大业,就要依靠能同甘共苦,团结一心的战斗团队。我们以火焰一般的热情拥抱着这里的山,这里的树。使我们亲眼目睹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我的祖国,不由自主地我把头伸出车窗外,情不自禁地在心中呼喊:“别了!美丽的长白山,我爱妳!”
吉林工大62届毕业生赵茹霞写于北京年3-4月
此文得到禹京媛同学的大力帮助,提供了大量的确切的日记中的素材和珍贵照片,在这里表示真诚的感谢。
此文得到郑志同学、钱挺魁同学、吕承泽同学、王喜祥同学、冉义清同学、王正国同学、孙廷琮同学、任纯祥同学和刘式微同学的指导、启发和补充,一并表示感谢。
此文由陈斌源同学积极倡导,多次全文校对和润色更为感谢。
注1:长白山长白山史称“不咸山”,神山之意。是东北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体,形成约有万年,据史料记载,从十六世纪以来曾有过三次喷发。由于长白山独特的地理构造,其景观也绮丽迷人,30多处景观,处处秀丽诱人,驰名中外,登上群峰之冠,可谓“一览众山小”,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由于山地地形垂直变化的影响,长白山从山脚到山顶,随着高度的增加形成了由温带到寒带的4个景观带,这种自然多彩的垂直景观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一座天然的大博物馆,稀有生物资源的储藏库,关东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盛产地,为地球上很少遭到人类破坏的原始生态保留地,不仅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区,而且被归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网。
最著名的天山天池是长白山顶部的火山口湖,湖面海拔米,是国内最高的高山湖泊。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37公里,面积9.8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米,最深处米。晴日湖水湛蓝,微微涟漪,阴天则水雾蒙蒙,清浪拍岸。长白山天池还是松花江源头、水质清澈,犹如一面晶莹剔透的镜子,湖面成蓝宝石色,倒影着朵朵白云,宛如到了仙境。主要景点是:
天池温泉群黑风口美人松白云峰长白瀑布天文峰玉柱峰梯云峰冠冕峰鹿鸣峰天女浴躬池华盖峰龙门峰卧虎峰天豁峰紫霞峰锦屏峰铁壁峰观日峰孤隼峰织女峰乘槎河长白瀑布群长白山谷底林海长白山大峡谷长白山冷泉小天池长白山火山群。
吸血蠓类是双翅目细角亚目蠓科昆虫中刺叮人和温血动物的类群,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小咬”,是微小昆虫类群。吸血蠓由于其雌性成虫的刺叮吸血行为,直接给人畜带来危害。在蠓类活动高峰季节,吸血蠓的刺叮可引起人畜的皮肤过敏性和继发性皮炎,可造成皮肤红肿,奇痒难忍,搔破之后可因感染而形成大片溃疡等症状,如昆士兰瘙痒症等。也正因为吸血蠓类的吸血行为,及某些种群兼吸人畜血液的习性,而成为虫媒病及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媒介,是一种危害较强的医学昆虫。
“草爬子”学名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虫体椭圆形,未吸血时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虫体长2~10mm;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状,大者可长达30mm。表皮革质,个人进入有蜱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离开时应相互检查,勿将蜱带出疫区。
长白山天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