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瘙痒症专科治疗医院 >> 瘙痒症治疗 >> 可能人伤痕累累的外科常见症皮肤瘙痒症
可能人伤痕累累的外科常见症-皮肤瘙痒症!
背景
皮肤瘙痒在皮肤科中十分常见,女性多于男性,亚洲人多于白种人,秋冬季节发病增加,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65岁门诊患者发病率约为12%,85岁以上患者发病率为20%。
皮肤瘙痒症具体指的是什么?
是指无原发皮损,仅有瘙痒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皮肤病。好发于老年人及中年人。多见于冬季,少数也有夏季发病的,最常见的病因是皮肤干燥。中医文献中称“风瘙痒”“风痒”“血风疮”“痒风”等。
皮肤瘙痒症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有多种原因引起的瘙痒,其中主要为皮肤干燥为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原因例如皮肤炎症、神经病变、环境改变等引起,搔抓是瘙痒加剧的重要因素。根据发病范围,可以分为全身性皮肤瘙痒及局限性皮肤瘙痒。
*瘙痒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不同类型的皮肤瘙痒症,其中的特点也不同。
*本病需要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症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治疗难点在于缓解性顽固性瘙痒。
*慢性顽固性瘙痒将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避免搔抓是缓解皮肤瘙痒的重要注意点。
*皮肤瘙痒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1.瘙痒:可为局限于某一处,也可以为全身泛发性的瘙痒。常为阵发性,尤其夜间最为严重;
2.抓痕:瘙痒剧烈的患者往往会有抓痕形成的抓痕;
3.血痂:严重瘙痒的患者可以将皮肤搔抓出血,形成点状或线状血痂;
4.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处皮肤可以出现白色鳞屑,皮肤非常干燥。干燥程度往往与瘙痒程度相关,即就是越干燥越瘙痒;
5.皮肤苔藓样变:长期搔抓可以使得局部皮肤增厚,形成苔藓样外观,即就是皮肤增厚,表面粗糙如苔藓;
6.皮肤湿疹样变:过度剧烈的搔抓可以使得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甚至流水渗液,形成湿疹样变。
皮肤瘙痒症可能会引起那些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
1.皮肤感染;
2.慢性单纯性苔藓。
皮肤瘙痒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皮肤炎症:皮肤处于炎症状态时,患者皮肤更加敏感,易受到刺激引起瘙痒。如特应性皮炎。
*皮肤屏障受损:当皮肤干燥、皮肤屏障受损时,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如粉尘、汗液等)引起瘙痒。
*神经病变:由于感觉传入通路发生障碍而引起瘙痒感觉,如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痛痒。
*代谢产物淤积:如胆汁淤积性瘙痒与胆酸淤积有关。
*精神性瘙痒:由于心里异常所引发,如寄生虫恐怖症、焦虑症等。
*环境改变:如寒冷、潮湿、炎热等可以诱发瘙痒。
*系统性疾病:如尿毒症透析患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糖尿病患、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患者等,易出现皮肤瘙痒症。
*激素水平改变:因为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可以出现皮肤瘙痒,如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患者、围绝经期的妇女。
哪些人容易患有皮肤瘙痒症?
*经常摩擦、搔抓、刺激;
*激素: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孕激素等;
*精神或情绪异常:如精神紧张、激动、抑郁、焦虑等均可引起或加重瘙痒;
*阻塞性肝胆疾病:胆管阻塞、肝硬化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淤积;
*血液病:如缺铁性贫血患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等。
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反复出现全身性或局部皮肤瘙痒;
*局部皮肤瘙痒伴有皮肤增厚;
*局部皮肤出现红斑、密集小水泡伴有瘙痒。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医生如何诊断皮肤瘙痒症?
1.体格检查:双手消毒后或手掌触摸看是否有异常皮肤的损害;或者肉眼或放大镜观看;
2.皮肤镜检查:可排除其他原发皮肤病;
3.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分析瘙痒的原因,为后续提供治疗方案。
医生可能询问患者哪些问题?
*出现瘙痒的时间?
*是否能够自行缓解;
*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瘙痒:
*什么因素可以加重或减轻瘙痒;
*有没有尿毒症、肝胆疾病、血液病?
*是否喜爱用热水烫脚;
*是否经常接触碱性清洁剂?
*是否容易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
*是否有艾滋病?
*是否有恶性肿瘤?
患者可以咨询医生哪些问题?
*瘙痒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缓解瘙痒?
*日常需要注意什么?
*该如何治疗?
*会复发吗?
*本病严重吗?
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症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哪些呢?
药物治疗
*抗组胺治疗:具有抗过敏止痒的功效,可以减少组胺的释放,缓解因为组胺而引起的瘙痒。系统性疾病如尿毒症透析的患者、胆汁淤积的患者,使用抗组胺药物止痒效果欠佳。常用药物有氟雷他定、酮替芬等。
*沙利度胺:具有抑制免疫、免疫调节、抗炎、抗组胺等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引起的瘙痒。
*阿片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瘙痒的感觉传导。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抗惊厥药
具体日常注意事项:
*用药注意事项:注意不良反应,若有红斑、风团、瘙痒加剧等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系统用药需要每个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监测不良反应;
*饮食:维生素C、E等抗氧化食物。可以缓解皮肤衰老,减少体内自由基,改善皮肤干燥和瘙痒。
运动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患者应该多进行户外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3-4次,运动时穿着棉质透气的衣服,防止汗液刺激而加重瘙痒。
中医辩证及其具体食疗预防和治疗方法:
1.风热郁表
多见于夏秋季,周身皮肤瘙痒,热盛,痒剧,得冷则痒止,皮肤瘙痒鲜红,触之灼热,搔抓出津血后痒止,心烦口渴,食入辛辣食物而瘙痒加剧,舌红苔薄白,脉弦数。
蝉荷冰糖饮:蝉蜕6克,薄荷12克,冰糖10克。将蝉蜕、薄荷入砂锅,加水适量,煮沸后5分钟,滤取药液,去渣,加入冰糖熔化即成。
银蒺蜜汁:金银花12克,刺蒺藜12克,蜂蜜10克。将金银花、刺蒺藜入砂锅加入适量水,蒸煮2次,合并蒸液,去渣,调入蜂蜜即成。
2.风寒袭表
多见于深秋,周身瘙痒,遇风着凉后则痒剧,如入睡脱衣或起床穿衣之际则阵发瘙痒,气温适宜后或入睡被褥温暖则痒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桂枝苍耳红糖汤:桂枝10克,苍耳子10克,红糖15克。将桂枝、苍耳子入砂锅,加水适量,煎煮2次,合并2次滤液,去渣,调入红糖溶化即成。
紫苏叶粥:紫苏叶15克,粳米50克。将紫苏叶洗净切细,将粳米煮成粥,待粥将熟时,加紫苏叶,煮粥至熟即成。
3.血虚风燥
多见于老年及久病患者,周身瘙痒,痒如虫行,夜间尤甚,皮肤干燥,由于反复抓皮肤增厚,间有抓痕或覆细薄鳞屑,病程迁延时间较长,伴精神倦怠、面色白、头晕、心悸、少眠、纳呆,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生地炖猪蹄:生地黄50克,猪蹄克。将生地黄洗净切片与猪蹄同入砂锅,加水适量,文火煨炖至猪蹄烂熟,可加食盐、味精、米醋等调料调味。麻油鸭血:芝麻油10克,鸭血克。将鸭血加盐少许,入锅加水煮熟,起锅后淋上麻油即成。
4.瘀血阻滞
多见于妇女,不分季节,瘙痒多见于胁肋、腰围、足背、手腕部等受挤压部位,抓痕累累,伴有紫色条痕,面色晦暗,口唇色紫,口干不欲饮,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
益母蜜膏:益母草克,荆芥30克,蜂蜜克。将益母草水煎3次,取3次滤液,加热浓缩,荆芥研细末,加入浓缩液中,炼蜜膏。丹参鸡:丹参30克,三七10克,子母鸡1只。将丹参、三七填入宰杀后的子母鸡腹中,用麻线缝合,入砂锅,加水适量,文火炖鸡肉熟烂即成。
5.湿热郁滞
瘙痒多为阵发性,夜间痒甚,摩擦、潮湿、汗出等均可成为诱因,瘙痒多突然发作,瘙痒剧烈,往往抓至血出疼痛,痒才减轻,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地肤苡仁粥:地肤子15克,薏苡仁50克。先将地肤子蒸水,去渣,取滤液与薏苡仁煮成粥。
鲜皮赤豆鲤鱼汤:白鲜皮15克,赤小豆30克,鲤鱼1条。先将白鲜皮水蒸取滤液,用药液与赤小豆和鲤鱼煮成汤,加入适当调味品即成。
我们平时就需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饮食、运动的调适,如果出现皮肤瘙痒严重或破损等,要及时就医,防止病情严重,下一部分就是关于食疗的具体脑图以及食疗的机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