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小编导读:每一位女性朋友可能都难免偶尔遇见阴部瘙痒的尴尬,让人坐卧不宁,心情烦躁。现在阴部瘙痒的情况出现得越来越多,其实与生活方式有关——大量的冷饮和辛辣饮食,加上久坐不动,使气血上逆,寒湿下聚,导致阴痒。这种情况该怎么治呢?有两味药少不了——

会阴瘙痒(气血上逆,湿毒下侵)

1

基本情况

王某,女,27岁,十堰人。

2

主诉

会阴部瘙痒3天。

3

病史

患者生活习惯不良,爱吃生冷冰冻食品,爱吃水果和辛辣饮食,常常熬夜上网,脾气暴躁。3天前吃了麻辣火锅后出现阴部瘙痒不适,遂于9月2日前来就诊。

4

现症

会阴部瘙痒严重,心烦急躁,胃纳差,怕冷,难入睡,二便调。

5

舌象

舌质淡白,舌边暗瘀,舌苔中后部白腻,舌下静脉曲张。

脉象双手脉上越。双寸脉弦亢,双关尺部脉弦而偏紧偏实,双尺脉陡降而细弱。

手诊手指末端发凉,甲色暗淡无华,十指指甲均无月牙。右手小手指指甲可见有凹点。

6

处方

蛇床子8克蜈蚣2条川牛膝30克丹参30克车前子10克(包)山茱萸10克石菖蒲10克肉桂5克(后下)熟附子10克熟地黄30克怀山药40克牡丹皮8克茯苓20克泽泻l0克山茱萸10克3剂

7

分析

此案病机当为气血逆于上焦,寒湿毒气聚于下焦。

双手脉上越,双寸脉弦亢,双尺脉陡降而细弱,提示气血亢盛于上而不足于下;双关尺部脉弦而偏紧偏实,舌苔中后部白膩,结合右手小手指指甲有凹点,提示下焦有寒湿积聚;手指末端发凉,甲色暗淡无华,十指指甲无月牙,为肾虚精血不足的表现。患者平素常吃冰冻生冷之品以及水果,耗伤阳气,化生水湿。经常爱吃辛辣之品,气血就会上亢。水湿之性趋下,加上气机上逆,下焦气血不足,无力温化排出寒湿,以致下焦寒湿毒气日积月累,越来越重。患者发病前吃辛辣食品,加重气血上逆,使得下焦正气不足,寒湿结聚的矛盾终于爆发,引起发病。

方中以济生肾气丸(车前子、肉桂、川牛膝、附子、茯苓、泽泻、牡丹皮、怀山药、熟地黄、山茱萸)为主,降逆泄浊,温补肾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加丹参、石菖蒲开心窍,通心脉。足厥阴肝经络阴器而行,蜈蚣走行极快,善入肝经,用之使得药力能直达阴部。且其性温,味腥臭而腐,喜欢在潮湿阴暗的地方生活,因此尤其善于化下焦寒湿毒气,而长于治疗下焦、阴部无名肿痛、瘙痒等。用于治疗女性阴部因湿毒而导致的肿痛瘙痒,效果十分好。老师曾经治疗过一名患者,阴道黏膜遍起如白疹一样的颗粒物,瘙痒无比,难于忍受,医院静滴各种药物,用过各种外用药,都没有效果。老师给她用蜈蚣酒(蜈蚣加雄磺浸泡高度白酒)外涂阴道壁。患者反馈说,涂了以后,觉得灼热无比,很是难受,但是第二天,阴道壁上的疹粒就脱落了,阴道也不痒了。方中蛇床子生长在地势低下,阴冷潮湿的地方,它气味芬芳燥烈,能克制阴湿之气,因此它的药力能到达下焦寒湿浊气所藏之处,逐其邪而补其正。《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治癫痫,恶疮”。也是治疗下焦寒湿的一味良药。

也许有的人会问,这名患者脉上越,双寸脉弦亢,双尺脉细弱,这种情况为什么不用黄连温胆汤呢?

因为黄连温胆汤虽然也是降下逆气的一剂良药,但是它的药力以清热为主,适用于气机亢逆伴有明显热象的情况。该患者舌质淡白而不红,指甲颜色也是暗淡无华,而没有郁红,说明没有明显的热象,这个时候就不能用黄连温胆汤,而应该用济生肾气丸,降下逆气,同时能温补正气。正气补足了,则能收敛气机,一举两得。否则,用清热降逆的方法,虽然逆气一时得降,但是其正气耗伤,必然会导致病情反复,得不偿失。

9月25日电话随访,服药后会阴瘙痒症状已痊愈。

8

评注

有的药物特性比较强,我们要把这些药物牢记在心。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蜈蚣和蛇床子就是治疗下焦湿毒导致的阴中肿痛、阳痿、湿痒等疾病的金刚钻。

这个病例,很好地体现了中医临证的法则。首先,通过患者脉象上越,双尺脉不足,则用济生肾气丸,这是针对整体病机。而不懂得脉诊,又辨不清气血上逆这个病机的医生,就会觉得莫名其妙,用济生肾气丸怎么能治疗阴痒?其次,通过“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这个医理,而选用丹参、石菖蒲,明白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不明白的就是一头雾水。最后,通过阴部瘙痒症状而用蛇床子、蜈蚣,属于专病用专药。这样,症状、病证、理法兼顾,治疗效果自然好。

好书推荐

《任之堂医案讲习录》

本书由跟师任之堂主人余浩的弟子所作,收录了在任之堂跟师期间记录的典型医案。全书分为七讲,主要对腰腿痛、失眠、皮肤痒疹、怕冷、脾胃疾病、眼睛干痛等的诊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总结。书中的每个病案,都力求把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脉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把症状和脉象背后的本质解释清楚后,再解读处方——为什么用这个方,为什么用这味药。这样,展示给大家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医案,更主要的是一种临床思维模式:通过对脉诊的把握和症状的解读,加上对方药的熟悉,理法方药通达后,就犹如在临床中插上了翅膀,能够自由地飞翔。这样经过临床的反复锤炼之后,即使症状再复杂、再稀奇,都能知道如何分析处理,最后才能真正地走上大医之路。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ivvzw.com//mjccby/923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