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瘙痒症专科治疗医院 >> 瘙痒症治疗 >> 风湿病患者新冠疫苗接种最新攻略
近期,国内新冠病毒疫苗逐步开展大规模接种,很多风湿免疫病患者咨询,能否接种新冠疫苗?风湿科的小编们整理了关于接种新冠病毒的详细攻略,与风湿病患者朋友们分享。
01关于新冠疫苗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新发传染病。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几乎所有人对新冠病毒都易感。
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相应传染病的最有力的武器,接种新冠疫苗后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阻挡新冠病毒感染,特别是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率。目前,疫苗说明书中列明的适用人群,在没有接种禁忌的情况下,都应该接种新冠疫苗。
02疫苗种类现在我国已有三款灭活疫苗和一款腺病毒载体疫苗附条件上市、一款重组蛋白疫苗获批紧急使用。目前接种的是国产灭活新冠病毒疫苗,前期疫苗临床试验表明,国产疫苗全程接种后90%以上受种者都会产生保护抗体,保护效果明显,临床试验结果也表明国产疫苗安全性有充分的保障。我省新冠疫苗接种量超过万剂次,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未监测到严重异常反应。
03为何要全人群接种新冠疫苗?我们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基本原则是“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
第一,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虽然我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仍然存在疫情输入和局部流行风险。欧美国家都在开展大规模疫苗接种,预计今年6月至9月将基本完成免疫屏障的建立。之后一旦全球开放流动,随时可能因传染源引入而导致疫情在国内流行,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将会面临很大风险。
第二,所以必须通过推进全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及时构筑最大免疫屏障,早日让更多人群获得免疫力、保护力。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应尽早接种新冠疫苗,早日形成人群免疫屏障,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巩固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04新冠疫苗接种人群(一)适用对象
18周岁及以上人群。
(二)特定人群接种建议
①60岁及以上人群
该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4个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该人群的数量有限,暂无疫苗对该人群的保护效力数据。但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②18岁以下人群
目前已有的疫苗尚未获得用于该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③慢性病人群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④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
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基于对上述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
虽然目前尚无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如医务人员等)接种疫苗。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⑤免疫功能受损人群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⑥既往新冠患者或感染者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三)风湿病患者接种建议(重点来了!)
年3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指南指出,考虑到年龄和性别影响及疾病和治疗相关因素造成的异质性,与普通人群相比,自身免疫性和炎症性风湿性疾病(AIIRD)患者发生病毒感染的风险及住院风险更高、预后更差。所以,除了对疫苗成分过敏或患有危及生命的疾病外,AIIRD患者应该优先接种疫苗。该指南明确指出,目前疫苗数据显示,没有一种COVID-19疫苗优于另一种,因此,AIRRD患者应接受任何一种可获得的疫苗。那么针对正接受免疫调节治疗的风湿病患者能否接种疫苗,小编对该指南所推荐级别进行了整理,接受免疫调节治疗的患者可自行对照下表明确疫苗接种时机。05哪些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
(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5)妊娠期妇女。
06新冠疫苗接种方法接种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健康申报-询问诊-登记-签署知情同意书-接种-留观)。
接种时:接种当天携带好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做好个人防护。当被询问健康状况时,配合接种工作人员,请如实告知相关信息。
接种后:需现场留观30分钟无异常后方可离开。接种注射部位避免沾水并注意个人卫生,适当安排休息。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致敏原,尽量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
07其他接种有关事项(一)迟种补种
对2剂或3剂次程序的疫苗,未按程序完成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
(二)加强免疫
现阶段暂不推荐加强免疫。
(三)不同疫苗产品替换。
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四)新冠病毒感染及抗体筛查。
在疫苗接种前无需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接种后也不建议常规检测抗体作为免疫成功与否的依据。
08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有哪些?疫苗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特性引发的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按发生原因可分为五类:
①疫苗不良反应;②疫苗质量问题相关反应;③疫苗接种差错相关反应;④心因性反应;⑤偶合症。
按发生时间可分为二类:
①急性不良反应;②迟发性不良反应。
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量超过1亿剂次,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未监测到严重异常反应。临床试验结果也表明国产疫苗安全性有充分的保障,仅少数人接种后接种部位有红肿、硬结、疼痛,极少数人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通常无需处理,一般1-2天可自行恢复。
不良反应的处理急性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理
表现:皮肤可出现荨麻疹、红斑或瘙痒症。还可出现眼痒、流泪、头晕、胸闷、?短等。呼吸系统可出现鼻塞、打嚏或卡他性鼻炎等。
处理:上述症状一般常可自行恢复,不需特殊处理;若症状较重可用一些抗过敏药物治疗,医院就诊。
迟发性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理
表现:迟发性荨麻疹、迟发性血管性水肿、过敏性紫癜、注射部位皮下结节、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等变态反应疾病;
处理:迟发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极低,非常罕见。若医院就诊。
热点问答Q:1.新冠病毒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A: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Q:2.接种疫苗后,抗体可持续多久?
A:目前证据提示,抗体在6个月以上仍可维持较高水平,达到世卫组织规定要求。
Q:3.打了新冠疫苗后口罩可以摘吗?
A:少数人接种后仍可能不产生保护力。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建立前,仍需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护措施。
Q:4.打疫苗后还需做核酸检测吗?
A:接种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风险,但任何疫苗的保护效力都不能达到%,必要时仍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Q:5.再等等看,到夏季再打疫苗可以吗?
A:建议尽早接种。由于我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很多群众认为疫情得到控制,误认为疫情离自己很远,所以,接种疫苗的紧迫性不是太强,对疫苗接种持观望态度。在此,呼吁大家,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接种疫苗是防控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手段,希望大家积极接种疫苗,以早日获得免疫力和保护力。
Q:6.接种新冠疫苗后还会感染新冠病毒吗?
A:疫苗的作用是让大多数人产生保护力,建立免疫屏障,其预防重症的效果更明显。从国外目前已用的疫苗上市评估结果来看,打完疫苗之后,确实有一小部分人出现保护失败。将对失败的个别案例进行研究和调查。
Q:7.不同厂家的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替代接种吗?
A: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企业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企业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时,可采用其他企业生产的灭活疫苗完成接种。
Q:8.为什么说至少70%的人打疫苗,才能形成免疫屏障?
A:长远来看,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必须要通过接种疫苗来建立人群免疫屏障。按照新冠肺炎传播系数2.6计算,全人群免疫率应达到61.54%以上,按照国药中生北京公司灭活疫苗期中分析保护效力79.34%测算,我国人群实际接种率需达到77.6%以上,即我国14亿人口需完成约11亿人疫苗接种,全省至少要万人接种,才能更好地建立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
Q:9.为什么接种完疫苗后要留观半个小时?
A:接种疫苗后,可能有极少数人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晕厥等情况。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过敏反应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如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可以在现场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晕厥也大多出现在接种后半小时内,如接种后立即离开留观现场,可能会因晕厥给受种者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单位指定区域留观半小时。
Q:10.为什么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剂次之间需要一定的间隔?
A:通常,灭活疫苗需多次接种才能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新冠灭活疫苗第1剂次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部分免疫应答,第2剂次接种后能够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剂次之间的间隔,一般需要根据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确定剂次之间的最小间隔。如未能在程序间隔要求的时间完成两剂接种的,应尽早补种。
Q:11.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还需做核酸检测吗?接种证明能否替代核酸检测报告?
A: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由于以下原因,受种者极少数因保护失败仍出现核酸检测阳性或发病:
1.全程接种疫苗后,个别因免疫失败而未获得有效保护,这部分人群暴露于新冠病毒后,可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2.疫苗接种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保护效果。如果这段时间内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3.处于疾病潜伏期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即使接种疫苗,仍可能因已被感染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上述人群有可能成为传染者,在新冠疫情防控需要进行核酸筛查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证明不能替代核酸检测报告,还需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Q:12.新冠肺炎治愈人群需要接种新冠疫苗吗?
A:一般来说,感染过传染病或无症状感染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具有类似接种疫苗的保护作用。并且,目前临床试验尚未提供新冠肺炎治愈人群的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因此,新冠肺炎治愈人群暂不推荐接种新冠疫苗。
Q:13.病毒变异会对疫苗保护性有影响吗?
A:病毒基因突变是永恒的,病毒在人体内复制及传播过程中不断出现变异,是生物进化的自然现象。新冠病毒也不例外,会不断出现大量的变异株,但往往只有极少数关键位置的突变会对传播性、致病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就目前新冠病毒变异情况看,降低疫苗的效力可能性不大。后期是否会有大的突变,需要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ivvzw.com//mjccby/93809.html